南美洲一直被视为足球圣地,那里的足球氛围浓厚热烈,跟乒乓球之中国如出一辙。南美洲涌现的足球人才,往往能成为引领足坛的巨星,比如能称得上球王的马拉多纳和贝利。但现在的南美足球江河日下,已经无法与欧洲足球抗衡。从领先到落后,南美足球究竟怎么了?

1.世界杯上屡屡吃瘪

衡量一个地区足球实力,最好的证明就是世界杯成绩。2002年日韩世界杯之前,南美球队共夺得9次冠军,欧洲球队只有8次。但这之后欧洲球队蝉联4届冠军,南美球队最好成绩是2014年巴西世界杯亚军。其实从这几届世界杯来看,进入4强的球队中南美洲已处于劣势。

“不对啊,梅西、内马尔和J罗等不都是来自南美洲吗,怎么一个拔尖的球队都没有?”没人否定南美球员的天赋及能力,但现实就是整体实力不及欧洲球队。梅西率领的阿根廷至今未尝过夺冠滋味,“五星”巴西更是在家门口被德国狂虐6球。纵然有伤病等因素影响球队发挥,但显然不能掩饰实力不济的顽疾。

2.个人终究难敌团体

事实上不只是南美球队,单靠个别球星的欧美球队,也在世界杯屡屡吃瘪。世界足球先生、5届金球奖得主C罗,尽管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打进4球,还创造了单骑救主的史诗巨作,但葡萄牙仍被淘汰出局无缘八强。跟梅西一样,C罗至今未夺一冠,这就是双拳难敌四手的道理。

回看过去4届世界杯冠军,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和法国队,阵中成员大多出自欧洲联赛班底,部分球员还同属一支俱乐部。也就是说,球员之间足够默契,能够高效执行主教练战术。个人能力超强的球星,关键时刻或能力挽狂澜,但团队力量才是屡战屡胜的秘诀。

南美足球一直崇尚个人英雄主义,足球人才储备多天赋高,所以诞生了不少享誉世界的巨星。早年间南美球星仅靠个人能力,便能突破欧洲球队防线,以一己之力大杀四方。随着现代足球高速发展,欧洲足球开始推崇整体足球理念,依托团队打造攻防一体的技战术。团队vs个人,谁输谁赢一目了然。

3.经济危机制约发展

欧洲足球俱乐部职业化程度高,不仅能为球员提供巨额薪资,还能提供世界顶尖的训练设备,所以大部分天赋异禀的南美球员愿意登陆欧洲足坛。这就导致他们融入身体的欧洲足球技战术,回到国家队后很可能无用武之地。比如出征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阿根廷队,只有3人来自本国联赛。套用欧洲俱乐部技战术对抗欧洲球队,这不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嘛。

南美球员登陆欧洲足坛,其实并不是致命问题,问题是南美足球已经步入恶性循环的境地。近年来南美洲国家经济发展并不顺畅,巴西2016年GDP达到2.62万亿美元后,一路下滑跌至2018年的1.87万亿美元。经济危机导致南美足球俱乐部收入锐减,因资金运转困难发生的欠薪事件屡见不鲜。被誉为“恒大三叉戟”之一的达里奥·孔卡,曾因怀念巴西足球氛围而回国踢球。可仅过一年便重返中超,只因支付薪水的赞助商撤资了。

4.兜售球员陷入恶性循环

南美足球俱乐部为了生存,开始打起年轻球员的主意。他们深知欧洲俱乐部喜好,于是费尽心思培养年轻球员带球、突破和射门,试图把每个人打造成出类拔萃的天才球员。南美俱乐部不再关注青训整体实力,更在意看台上的球探,一旦发现能让他们上眼的球员,便开始重点培养以便日后交易换取巨额利益。

单纯以为欧洲联赛输送人才的青训目标,显然不利于南美足球发展,但经济危机下这么做无可厚非。可是出售球员的发展路线,并不能达到良性循环。兜售球员换取的资金,很大一部分被用于偿还各种债务,真正用在发展足球事业上的少之又少。近年来许多来巴西学习的球队,因为当地训练设备缺失陈旧,往往只能领略巴西足球理念意识。

除了球员,经济危机还让诸多优质青训教练出国淘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南美足球的根基。现在的南美洲依旧能涌现一大批出类拔萃的球员,可纵然他们能驰骋欧洲足坛,也未必能为南美足球贡献力量。但话又说回来,一小股力量本就不可能扛起国家重担,不然的话中国怎么会成为世界杯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