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乔丹《最后一舞》带来的巨大的效应和影响,以及很多球星的私密被揭露,库科奇实际上成为了焦点之一,这个在上世纪90年代活跃于乔丹第一次退役过度、第二次三连冠以及王朝崩塌之后的守城人,代表了欧洲顶级球星在NBA这个世界篮球王国最初的生活形态。

太多人都太不了解以及低估了库科奇,在整个公牛后三连冠王朝,以及乔丹第一退役过度的作用,菲尔-杰克逊这样老奸巨猾的教父,曾一度将库科奇作为制衡皮蓬想要做大的棋子,当然有这样的制衡能力,说明菲尔看明白了库科奇作为一个外籍球星拥有的强大的底蕴和能力天赋,这一点在最初的90年代的外籍球星中,无人出其左右。

将时间直接跳到1994年季后赛。

实际上菲尔-杰克逊在当年信任库科奇而惹恼皮彭的事件,在一些人看来是禅师有意为之。1994年季后赛对阵尼克斯时的“1.8秒事件”是皮彭职业生涯中永远无法抹去的污点,在杰克逊将最后一投的重任交给库科奇后,皮彭拒绝在比赛最后时刻上场。首先,皮彭在当时的公牛队中已经是当仁不让的男一号,菲尔的战术设计明显是剑走偏锋。但是如果你往深了想一下,当时杰克逊给予了库科奇如此的待遇,势必要让库科奇死心塌地。在当时整个外籍球星的世界里,这样的待遇算得上耸人听闻的级别了。

后乔丹时代在1994年和1995年看起来是过度年,但实际上“外籍”这个词正在悄然地登堂入室。那几年,NBA的球员应该记得总决赛MVP叫奥拉朱旺,虽然还是入了美国籍。而来自另一支闯进总冠军球队的当家球星,是纽约尼克斯队、来自牙买加的尤因。两位国际球员在总决赛上的表演并没有刺激到那些美国人的自尊心,也许当时乔丹的离去让他们无暇去在乎这些吧!但实际上在NBA的赛场上已经有国际球员开始对NBA发起挑战了,而库科奇是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早在1992年奥运会,库科奇连续两次接受来自乔丹和皮蓬的挑战,一次陨落,一次高升,算是赢下尊重,但彼时很多人依然将库科奇视作眼中钉,以及公牛队最让人讨厌的总经理“克劳斯的阵营一员”。

当你明白这些之后,就会明白库科奇即便顶着“欧洲最好球星”以及“欧洲魔术师”的文采风流,带着超过2.10米(官方给出的2.08米,但实际远不止于此)而拥有娴熟的运球技术,出色的投射能力以及风骚的创造力,依然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外来和尚在90年代的篮网王国左顾右盼,仅仅适应这里的生活和文化就已经是巨大的压力,这种排外和敌对情绪在20年后依然层出不穷,林书豪的沉沉浮浮就是最好的佐证。

所以1994年库科奇抢走皮蓬的“权杖”,是极具历史意义的一次事件。当时的欧洲球员还没有如此的待遇,要知道那可是芝加哥公牛队,可是东部的半决赛。收买人心固然是菲尔乐此不疲的事情,但这次赌博成功的背后是基于美国篮球罕有地放下尊严和高傲,去相信外籍球星的创造力和自己平起平坐。库科奇的成功绝杀让皮彭成为了众矢之的,杰克逊其实预见了一年之后乔丹的复出,这是一次完美地铺路,是在牵制和钳制早就想做大的皮彭,他看穿了皮彭根本性的膨胀的野心。事实证明在1999年转会开拓者的皮彭确实不甘心做二当家,频频反骨。所以在1994年公牛队著名的“1.8秒”事件,也可以看做是主帅用第六人牵制反骨仔的经典事例,而此时的库科奇在NBA虽然只是一个新人,却史无前例的以一个巨星的姿态开启了外援在NBA的新世界,这一扇门,外籍球星直到现在能够推开的也是凤毛麟角,可以相信,给库科奇以诺维茨基那样的培养和环境以及时代,他会最终成为什么样的球星。

其次,库科奇混淆位置感的打法,在当时算是新潮了。在上世纪80年代末,海外球员趋之若骛地奔向他们理想的殿堂,并且渐渐地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虽然还只是“学徒”,但一些国际球员已经开始摆脱小丑的角色,从可有可无变得举足轻重。这期间被神话的、早年的萨博尼斯没能在NBA名垂青史是个遗憾,当然,这完全是由于伤病的困扰。当时美国本土还有很多优秀的中锋,而且年龄结构明显,老、中、轻三代都有。不过,萨博尼斯却足以和他们任何一个人媲美。而在此之前,奥拉朱旺还是来自尼日利亚的教徒,而尤因则来自牙买加。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优秀的国际球员开始进入到NBA,国际球员首先被肯定的就是中锋,这似乎和过去美国篮球对抗世界篮球,在中锋位置产生最大对抗有直接的关系。

但是库科奇这样的少年天才,确实是十年难得一遇。乔丹第二次复出之后,库科奇的待遇再次“下降”,从制衡变成了“第六人”,在历史上最伟大球队以及最伟大的球王身边扮演第六人,可能比扮演二当家还难。库科奇代表的不仅仅是外籍最顶级的水准,更是代表了和最顶级球队和王者合作需要付出的那种勇气,耐心,以及不公平。不仅仅是因为他在来到公牛就顶着300万的超高薪水(乔丹当时不到400万)让乔丹不爽,更因为乔丹作为篮球世界的顶峰,对于本土篮球的“护犊子”心理作祟。乔丹曾这样说:“我非常失望,我希望看到美国继续在篮球运动中保持领先,因为这项运动是在美国变得更完美的。没有一个美国人希望看到我们在篮球上的优势丧失,但世锦赛的失败让我们看到,欧洲和其他国家的篮球正在赶上我们。”这大概能够解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乔丹代表了很大一部分本土超巨的心声,这种排外的情绪是从第一集团渗透到了每个角落,这和姚明诺维茨基加索尔等人所处的“国际化环境”的那种开明、理解和尊重,完全不是一个世界。新世纪外籍球星不断地抢滩登陆,是一拥而上的,和之前库科奇这种单枪匹马在异国他乡的独斗形成鲜明对比。

科尔作为乔丹权威之下少有的“硬骨头”,在乔丹“最后一舞”的官方海报发布出来之后,甚至还一度为库科奇鸣不平。这个海报乔丹自然是C位,皮蓬罗德曼分列两边如同光明左右使,禅师随后,而科尔也在其中。但科尔表态自己不该出现在这个海报中,他是因为这几年在勇士的功勋才被“安排”进了这个地方,实际上在他看来,可以代表当时的公牛队的,真正和乔丹、皮蓬、罗德曼站在一起的人,应该是库科奇,他是公牛王朝当时绝对的功勋人物。科尔曾经在1997年总决赛完成过致命一击,但实际上库科奇不仅仅是96赛季的最佳第六人,还是后三连冠时期的替补领袖。

第六人在一些人看来是球队的边缘化领袖,但实际上他们比二当家更有可能成为一支球队的领袖。因为像迈阿密那种“双核同行”的事例在历史上也是比较罕见的,但是很多时候二当家更像围点打援的,而第六人往往有时间单独带领第二甚至第一梯队去对抗,这也就是说,第六人获得上场时间在和主力球员相近的基础上,他们真正得到锻炼的是带队的能力,这一点即便是二当家也许也不能匹敌。所以一个好的第六人,一定也是一个领袖。

乔丹时代的伟大之处在于中锋的如同虚设,但深究起来罗德曼的篮板能力,以及库科奇拥有的高大的组织和持球能力,也让公牛在那样一个最鼎盛的中锋时代拥有了无限错位的小球雏形。1999赛季公牛王朝一朝坍塌,而守护在这里的人还是库科奇,他在公牛最后两年守着一片废墟打出场均将近20+6+5的超级表现,算是让总冠军尊严缓缓落地。日后20年能够接近库科奇这种能力的,或许也就是最巅峰的特科格鲁,以及巴图姆,不过相比那种气度,能量和天赋,依然无法企及。请记住托尼-库科奇,这个在最伟大球队缔造自己传奇的外籍球星,他是推开外籍球星大门的鼻祖人物,混淆位置的天才以及坚韧不拔的王者,他的艰辛和荣光代表了一代外援的故事,值得一直流传。

(文/韩少)